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 花开时节动京城_牡丹_景山_丰台

发布日期:2025-04-10 23:10    点击次数:110

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 花开时节动京城_牡丹_景山_丰台

郑学富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

民谚说“谷雨三朝看牡丹”。唐朝诗人刘禹锡《赏牡丹》诗云:“庭前芍药妖无格,池上芙蕖净少情。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”在元明清时期,北京人去哪里观赏牡丹?又有哪些动人故事呢?

金肇明清皇苑魁

金大定十九年(1179年),金世宗在辽瑶屿行宫的基础上建太宁宫,并开凿了西华潭(今北海),在此地堆成了小丘,这就是最初的景山,并在这里栽植牡丹等花草树木。元代至元四年(1267年)建大都时,景山是皇城之内的御园,广植林木花草,作为富贵象征的牡丹必不可少。《大都宫殿考》说景山“后苑中为金殿,四外尽植牡丹百余本,高可五尺”。据史料记载,每年春夏之交,文人雅士在此雅集,赏牡丹、赋诗词,帝王还以御酒赏赐佳作诗人。曾任集贤直学士的元代诗人贡奎有《赋牡丹》诗云:“曲槛春如锦,晴开晓日妍。树摇风影乱,枝滴露光圆。”

明清两代对景山进行了大规模改建、扩建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在原土丘的基础上堆起一座土山,取名“万岁山”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年),万岁山改名为“景山”。乾隆十六年(1751年),景山山顶建造了五座亭园。明清时期开始在景山大规模种植牡丹,其中,“姚黄”和“魏紫”等经典品种在当时非常有名,景山成为京城著名的观赏牡丹的胜地,每到暮春,魏紫、赵粉、二乔等二十余种牡丹争相怒放,层层叠叠。曾任礼部尚书的明代诗人冯琦有《牡丹》诗:“数朵红云静不飞,含香含态醉春晖。东皇雨露知多少,昨夜风前已赐绯。”

展开剩余75%

当代诗人胡时芳的《七律·景山公园牡丹》描写了景山牡丹的种植历史、品种,崇祯皇帝自缢于此时,正值牡丹盛开。诗云:“万春亭下牡丹开,金肇明清皇苑魁。魏紫姚黄斗芳艳,奇香异色起云堆。玩男游女镜前美,舞蝶飞蜂蕊上徊。也已春萌槐老树,花魂欲泪思宗哀。”

“陪嫁牡丹”源丰台

北京右安门外的丰台草桥、白盆窑、黄土岗、樊家村、纪家庙、刘家村一带地势平坦,水源充足,土壤疏松,排水良好,非常适合栽植牡丹等花卉,加之这里交通便利,花卉产业发展很快。这一带花农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,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种花经验。清代完颜麟庆的《鸿雪因缘图记》记载:“丰台在右安里,前后十八村,泉甘土沃,养花最宜,故居民多以种花为业。”

早在元朝的时候,就有很多亭园建于此地。到了明代,丰台一带花卉栽培业曾盛极一时。明代《燕都游览志》记载了草桥村栽植牡丹的盛况:“草桥众水所归,十里居民皆莳花为业,香闻数里,牡丹、芍药,栽如稻麻。”明代刘侗、于奕正合著的《帝京景物略·卷三》载:“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……都人卖花担,每辰千百,散入都门。”明代时,草桥成为皇家的牡丹培育基地。《帝京景物略》说:“十月中旬,牡丹已进御矣。”十月牡丹,应该是温室中培育的唐花了。

到了清代,皇家在此种植名花数万余株,丰台也成为宫廷牡丹的主要来源。清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中说:“京都花木之盛,惟丰台芍药甲于天下……于四月间连畦接畛,倚担市者日万余茎。游览之人,轮毂相望。惜无好事者图而谱之。如宫锦红、醉仙颜、白玉带、醉杨妃等类,虽重楼牡丹亦难为比。”清代查浦老人《燕京花之巧,巧夺造化。牡丹碧桃玉兰迎春之类,于三日皆可计日而得》云:“出窖花枝作态寒,密房烘火暖春看。年年天上春先到,十月中旬进牡丹。”

白盆窑村位于丰台区南部花乡地区,自古以来就以种植牡丹和芍药闻名,被传为佳话的“陪嫁牡丹”就出自这里。清康熙帝喜好牡丹,在畅春园、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广植牡丹,还与群臣一起赏牡丹赋诗,亲自写有多首牡丹诗词,如《忆畅春园牡丹》:“晓雨疏疏薄洒,午风习习轻吹。忽念畅春花事,正当万朵开时。”康熙年间,固伦郡主下嫁喀喇沁部蒙古贵族万丹伟征之子额琳臣为妻,康熙帝置办的嫁妆十分丰厚,赠资建驸马府于小城子(今内蒙古宁城县小城子镇),还将御花园中郡主最喜爱的一株牡丹作为陪嫁礼物。这株牡丹就是由白盆窑村的花匠送入宫中的,人称“陪嫁牡丹”。

陪嫁牡丹在塞外扎根生长、繁衍,历经三百多年,长势旺盛,每年着花二百余朵。2021年10月,白盆窑村将这株牡丹的三株分枝迎回故里,移栽到花乡公园的牡丹百汇园,并建有“陪嫁牡丹广场”,成为花乡公园的标志性景点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打卡。

“镂月开云”传佳话

圆明园内有一处园景叫牡丹台,雍亲王时期即为园中“十二景”之一。牡丹台四面曲水环绕,以种植牡丹而闻名,每年春天,牡丹盛开,美不胜收。雍正帝在继位前就对此景十分欣赏,赋诗道:“叠云层石秀,曲水绕台斜。天下无双品,人间第一花。艳宜金谷赏,名重洛阳夸。国色谁堪并,仙裳锦作霞。”

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三月十二日,此处牡丹盛开,姹紫嫣红,皇四子胤禛(后来的雍正皇帝)请父皇赏牡丹,12岁的皇孙弘历也在这里,这是祖孙俩的第一次见面。弘历聪慧过人,6岁即能背诵《爱莲说》,加之他当时表现十分得体,康熙帝对其格外赏识,高兴地对胤禛说:“此子福过于予。”并决定将弘历带回宫中亲自抚养调教。后来,无论是在紫禁城、畅春园,还是行围木兰、驻跸山庄,祖孙二人始终朝夕相处,8个月后,康熙帝驾崩。与爷爷一起的时间虽然短暂,但给弘历留下了终其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。

雍正十三年(1735年)九月初三,弘历即位。乾隆九年(1744年),乾隆帝将牡丹园易名为“镂月开云”。乾隆帝在《镂月开云》诗序中描述这里是“殿以香楠为柱,覆二色瓦,焕若金碧。前植牡丹数百本,后列古松青青,环以朵花名葩,当暮春婉娩,首夏清和,最宜啸咏”。“镂月开云”金碧楼台,春赏牡丹夏观雨,是赏景咏诗的好地方。诗云:“云霞罨绮疏,檀麝散琳除。最可娱几暇,惟应对雨余。殿春饶富贵,陆地有芙蕖。名漏疑删孔,词雄想赋舒。徘徊供啸咏,俯仰验居诸。犹忆垂髫日,承恩此最初。”乾隆皇帝自注:“予十二岁时,皇考以花时恭请皇祖幸是园,于此地降旨,许孙臣扈侍左右云。”

乾隆三十年(1765年),乾隆帝回想起当年皇爷爷对自己的栽培,心中充满感激,于是他将牡丹台的一处建筑赐名为“纪恩堂”,以纪念那段难忘的时光。乾隆四十七年(1782年),时届乾隆帝在牡丹台初觐乃祖60年,其赋诗《敬题纪恩堂》:“日迈月征忽周甲,天高地厚慕深仁。敬惟无忝励以永,设曰有成愧益真。呼至床前赐拊卷,念兹能不泪流频。”

主宰中国命运长达一百三十余年的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天子,在牡丹台会聚一堂十大炒股杠杆平台排行,也是一段佳话。视觉中国供图

发布于:北京市